质量保障

    当前您的位置: 首页 > 质量保障 > 正文

    管理学院多举措做好线上教育教学工作

    时间:2022-04-04 浏览量: 编辑:赵美芳

   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,管理学院立即激活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,采取果断措施,迅速进入战时状态。学院坚持服从疫情防控工作大局,在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础上,坚持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,确保了教育教学进度和质量。学院坚持常态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,制定教育教学应急方案,整合优质教育资源,提升教师在线教学能力,融合线上教学与课程思政,全力保障学生课业学习。

    工商管理系战“疫”教学 共“课”时艰

    面对新冠疫情,工商管理系全体教师积极贯彻落实校院两级部署,踏实推行“德育为基,融汇思政,学以致用”教学思路。系主任高太光副教授在《运筹学》课程教学中,坚持认真备好每堂课,严把教学关,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内容,课前查找资料,精心制作课件,引入丰富多彩的教学案例、寓言故事和视频资料,帮助学生理解课程中的抽象概念、理论和算法。将育人贯穿课程教学始终,教学内容中融入爱国、爱党和奉献精神等思政教育,把“疫情中的担当”当成教材。丰富的教学内容、精彩课程讲授和多样互动交流形式,让原本枯燥复杂的《运筹学》课程充满欢声笑语,学生学习热情高涨,并获得了听课督导专家的高度评价。

    会计系“云”坚守,“疫”起赢

    在教学过程中,会计系集合集体智慧,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,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会计系陈玉莹老师作为一名新教师,这学期讲授会计学专业的基础入门课《初级会计学》,她积极向学院优秀教师请教线上授课经验,从课前预习、课堂讲授、问题讨论、课后作业、答疑反馈等各个环节对线上课程进行重新设计,以期让学生们都能够尽量在课前有预习、课内学知识、课后重巩固,问题有解答的闭环在线教学体系中学习。她坚定的告诉自己:“如果说从前一块黑板就是一间教室,那么如今我面前的这块屏幕就是我的三尺讲台。”

    市场营销系教学“疫”线,打造云端高效课堂

    《现代推销学》是市场营销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,理论与实践结合比较紧密,理论知识点多,实践内容丰富,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推销技能训练。结合学校线上教学的通知要求,为了取得混合式教学效果,王春梅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选取了腾讯会议直播+QQ群课堂管理的方式进行,通过课前、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来设计教学内容。在多个平台的相互配合之下完成课程的教学工作。王春梅老师也在不断的探索更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,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和做法,让学生能更主动地学习,让自己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。

    财务管理系拥抱互联时代,实践线上线下全方位智慧教学

    宋海彬老师讲授的《计算机财务管理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,他充分利用线上资源,采用“腾讯会议+超星平台”的方式,重新设计教学环节,通过混合式翻转课堂,实现全方位智慧教学。他以教学团队前期录制的慕课为主,辅以其他网络资源,贯穿课前预习、课堂学习和讨论、课后练习、答疑解惑、过程评价等全过程,拓展课程内容、丰富课程资源、扩大学生学习课程的宽度和深度,宋海彬老师通过启发、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参与互动,虽然很累,但是下课时看到同学们打出的一行行“老师再见”“老师辛苦了”的留言,深感欣慰。

 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多维度“混合式”教学保障教学效果

 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,结合多个教学平台,多种教学手段保障教学效果。自教师视角的课程设计、课上交流和课后答疑,学生视角的课前预习、课上练习、课后作业多个维度上进行精心设计,动态实施,即保证学生在一定约束的条件下学习,又引导和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。通过“雨课堂”进行点名签到,保障学生按时进入课堂;通过PPT课件、编程案例讲解、执行、练习、排错、提问与学生在线动态交流,让练习的执行结果作为学习的激励引导学习兴趣,让排错和随机提问保证学生实时在线,课后作业即有“雨课堂”线上的标准化试题保证对主要理论概念的记忆,又有项目类实际编程作业保证对知识点具体应用的深入理解,通过课后答疑和课程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。

    公共事业管理系线上教学齐奋进,砥砺前行向未来

    为了保证线上教学质量,公共事业管理系教师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平台的优选、教学资料的准备以及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。课前进行了大量资料的准备,电子版的教材、相关阅读资料、课前课件、课中课件、课后习题、微视频等等。由于公共管理系课程涉及城市管理及公共政策决策等方面的问题,因此除了要整合筛选优秀的网络资源以及慕课视频之外,公共管理系结合当下各省市防疫举措,把抗疫过程中的公共管理案例也融入了课程,使学生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,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。同时分析学生目前所处的环境,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,仔细的设计线上教学的每一个环节,保证高质量的完成线上教学。


    上一篇:建筑工程学院“四新”方案促管理,保障毕业设计高质量
    下一篇:国际教育学院俄语系开展“资源共享、共同研讨、共谋发展”集体教研活动

    地址:哈尔滨市松北区浦源路2468号   邮编:150022
    电话:0451-88036452
    邮箱:pingguzhongxin@usth.edu.cn
    版权所有:黑龙江科技大学©2024

    • 黑龙江科技大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