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2021年1月,教育部印发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(2021-2025年)》。《方案》立足当下、着眼未来,坚持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,从党中央关心、高校关切、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,对新时代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制度作出前瞻布局。按照《关于做好“十四五”期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通知》(国教督办函〔2022〕36号)相关要求,我校将于2024年接受第二类第二种审核评估。学校从2023年起全面启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自建工作,对照审核评估指标体系,找差距、补短板、强弱项、促提升,进一步健全校院两级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。
为有序推进相关工作,学校从即日起推出“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”专栏,旨在统一思想、提高认知,准确把握审核评估的精髓要义、重点要求,以审核评估工作为契机,建设个性鲜明的质量文化,落实国家本科教育教学新要求,深入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,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的保障能力。
23 学校形成《自评报告》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?
答:《自评报告》是审核评估的重要材料之一。《自评报告》撰写的质量不仅反映参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客观状态,也反映参评学校对审核评估的态度与重视程度,还可以看出学校能否客观清醒地认识自己,是否具有驾驭和反思自身发展的自省能力和水平。《自评报告》的撰写是建立在学校全面自评自建工作的基础上,紧紧聚焦审核评估指标,对学校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、改革建设和培养成效进行全面梳理,由此形成反映自评结果的写实性报告。《自评报告》的形成,需经过学校自上而下、自下而上相结合,反复修改完善,也是凝聚共识的过程。
《自评报告》要重点阐述学校是“怎么说的”“怎么做的” “做得怎么样”“做得不好的如何改进”“改进效果如何”等等。高校撰写《自评报告》时,不得修改一级、二级标题,指标不能少,重点不能丢,同时还要避免与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无关的内容。
《自评报告》主要内容包括“学校简介”“学校自评工作开展情况”“学校自评结果”三部分。“学校自评结果”表述按照二级指标展开,需涵盖但不限于二级指标下设的审核重点。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”对应到一级指标来写,问题具体表现描述对应到二级指标和审核重点。《自评报告》中的数据应与《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》中的数据一致,如果由于数据采集的时间节点不同而导致数据不一致,学校须在《自评报告》后面附简要说明。
24 学校如何准备新一轮审核评估相关材料?
答:学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审核评估,坚持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,准备以下评估相关材料:
一是基本材料。人才培养方案、教学管理规章制度、《上轮评估整改情况说明》(首评型高校为《合格评估整改说明》)等应该作为评估的基本材料上传至评估系统,不能等到专家需要时再临时提交。整改成效应该有明确的支撑。
二是教学档案。教学档案是高校在教学管理、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基础材料,是高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“证据”,包括课程大纲、试卷、毕业论文(设计)、实习实践等过程性与终结性材料。教学档案按高校日常管理规定存放,无需做特殊的整理,应保证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,在审核评估期间按要求上传,切忌突击整理和弄虚作假。
三是支撑材料。《自评报告》等评估材料中的所有结论,应有充足的数据和事实支撑,不能只有结论,没有事实陈述和证明支撑。支撑材料是指用于支撑或证明《自评报告》等所述内容的相关材料,主要包括教学资料、学生学习档案、各类记录性材料、合作协议或其他佐证材料等。支撑材料以高校教学档案为基础,与教学档案有交叉的部分无需单独整理,按要求上传至评估系统,或提供材料索引以方便专家查找、审阅。
四是引导性材料。主要包括高校职能部门、教学机构、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单位等材料,教学活动安排和人员目录如校历、课程表、教师名单、学生名单等。